感恩老师的作文题材(如何写“感谢师恩”(“如何写”系列,共9篇))
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4-10-25 12:58:48
如何写“感谢师恩”(“如何写”系列,共9篇)
温馨提示:“如何写”系列,包括“母爱”“父爱”“亲情”“友情”“温暖”“爱与被爱”“感谢师恩”“手足情”“校园情”等九个部分,将在“严君说”陆续推出。
核心解读
山感恩地,方成其高峻;海感恩溪,方成其博大。从懵懂无知的小屁孩,到意气风发的青年,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,“师恩”是无论如何也抹不去的字眼。
感谢师恩,要抓住“恩”和“谢”两个关键词。只有真正理解老师对自己的“恩”情(学习上的指点、生活上的帮助、思想上的开导、心灵上的感动……),才能从内心生发出对老师的“谢”意。
写成记叙文,选材无需追求“高大上”,真实细小,触动内心就好。比如老师在“我”无心学习时的真诚鼓励,滋长骄傲时的严厉批评,被人孤立时的暗中调解,家庭贫困时的解囊相助……重点刻画那个最打动“我”、最令“我”难忘的细节,辅以细腻的心理描写,尤其是“我”的心理变化过程,表达出“我”对恩师的真实情怀。
若写多件事(三四件为宜),则适合写成散文,主体部分为三四个篇幅相当的段落,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。这三四件事要有各自的典型性,比如代表着师恩的各个方面(如学习、生活、思想等),或者不同时间段的难忘画面。
写作中不要步入两个误区:一是单纯地写成“我的老师”,与“师恩”擦肩而过,与“谢意”关联不大;二是空洞地感谢“全天下”的老师,没有具体对象和事情,以致文字“华美”,情感苍白。
名言备忘
1.一日为师终身为父。——元代戏剧作家 关汉卿
2.为学莫重于尊师。——中国政治家、思想家 谭嗣同
3.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。——前苏联政治家、军事家 斯大林
4.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。——罗马教育家 昆体良
5.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,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。——东汉政论家 王符
美文展台
高中的时候,学校里都是老贺的传说:教课很厉害啦,英文口语全市冠军啦,老婆很漂亮啦,以及他每天晚上都要去我们当地最高级的酒店吹萨克斯啦。很多人对此颇有微词:一个老师怎么能去酒店兼职呢?一个老师晚上难道不需要备课吗?一个英文老师再新潮也不能这样啊!可老贺每次出现在学校的时候,样子自信,脸上挂着微笑,好像别人的议论,于他而言只是掸掸身上的灰尘那么简单。
我很羡慕这样的人,总之,那时只要远远地看见老贺,就觉得浑身涌起一股力量,想成为他那样的人。因为崇拜久了,以至于鬼使神差地,我鼓起勇气站在了老贺他们班的门口,等着他下课。老贺走出来后,怯懦的我站在走廊上,喊了一声:“贺老师。”他停下来看着我。我说:“贺老师,我是理科班的学生刘同。也许您不认识我,我想告诉您,我很想进入您的班,我知道这一次考试我还差一些,但是我肯定可以的,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。”
后来,妈妈终于通过各种关系约到贺老师在办公室见面,当妈妈带我去办公室的时候,老贺笑着对我妈说:“不用了,刘同他自己已经来找过我了。刘同跟我说了他的想法,我也明白了他的想法,你们等消息就好。”那一刻,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,不是因为自己有多成熟,而是因为老贺把我当成了一个大人。后来,当我的名字真的出现在文科重点班的编排表里时,我在心里痛哭了一场,并且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。
可惜进入高二之后,我的成绩依然没有明显起色。老贺也不找我聊天,而是点名让我参加各种文科班的课余活动。我的普通话很烂,他偏偏让我参加演讲比赛;我根本不会跳舞,他让我和几个男生一起跳民族舞《珠穆朗玛》;英文更不用提了,但他给我一篇稿子让我参加英文口语比赛……我觉得世界全是黑的,唯一的光,可能就是老贺。虽然我想一直沉底,但他每次点到我名字的时候,我还是忍不住告诉自己:虽然不明白为什么,但是一定要做好啊,要做好。
我和几个学舞蹈的同学一起跳的《珠穆朗玛》拿了一等奖,我参加的英文口语比赛拿了优秀奖,我定向越野五千米跑完了全程,我把黑板报搞得乱七八糟拿了最佳创意……我成绩不好,但老贺让我用另一种方式体验到了做学生的另一种可能性。
高三前,我去了省会的大学参观,突然意识到,原来一个人成绩好的话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,可以选择自己想要交往的朋友。我按照老贺教我的方法去做,每天把数学的每一个小节弄懂。慢慢地,语文和其他的科目都变好了。人生的齿轮,就这样慢慢地开始运转了起来。
高考结束,我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。也许是老贺当初说“他是一个会在黑暗中找光的人”,所以后来无论遇见怎样的事情,我的第一个念头都不是“怎么办,完蛋了”,而是“来,我们来看看光在哪里吧”。
光打在你的身后,墙上便有了巨大的身影。(《光,打在你身后》,刘同)
【感悟与应用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,那就是帮助孩子成长了。贺老师让学生体验到了另一种可能性,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,让他们找对了人生的方向,也促使他们的人生良性运转起来。每个孩子都有一种没被挖掘的潜能,做教师的应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体验的机会,帮助孩子在黑暗中找到光。
【话题拓展】成长;潜力;因材施教;光与影